小編跟著原森旅行去第二彈-走入雲霧畫境~大雪山森態之旅三日遊

小編跟著原森旅行去第二彈-走入雲霧畫境~大雪山森態之旅三日遊

 

"小編跟著原森旅行,第一次與巨木相遇,深深體悟到面對大自然、面對山林,我們永遠都要抱持著欣賞與珍惜的心態來親近與觀察。

 

小編跟著原森旅行去-第二彈

走入雲霧畫境~大雪山森態之旅三日遊

 

2023/07/18   撰文/錄製/剪輯 原森小編姿姿    攝影/原森領隊Grace、原森小編姿姿
 

        「小編跟著原森旅行去」的主題持續進行中,上次的東眼山一日遊讓小編直到現在都還回味無窮,這次收到任務指令,小編自然是兩眼放光,把握機會、不畏艱難的從座位上跳起來,舉雙手報名參加「大雪山」三日遊囉!
 

東勢林業文化園區-穿越六零年代的林業發展史

        中巴從高鐵台中站出發,一路來到行程第一站,充滿國產材故事的「東勢林業文化園區」。甫一踏入園區,迎接我們的是寓意永續傳承的巨型木雕作品,園區內森之屋展示國產材相關訊息,包含:不同木材的差異、國產材廠商介紹、原木產品陳列、木構特殊工法展示等、內容相當豐富,光影透過森之屋富含美學的空間設計自然篩落,伴隨著原木香氣顯得分外藝文。


園區內森之屋展示國產材相關訊息,包含:不同木材的差異、國產材廠商介紹、原木產品陳列、木構特殊工法展示等。
     

        東勢林業文化園區占地約17公頃,腹地廣大,大型木雕作品穿插展示於樹林之中,大師級藝術家豐沛的心靈世界透過高超的雕刻工藝技法,在大自然的環境中細細地傳達給來往的旅人。


大師級的大型木雕作品展示於園區的林木之間。
 

        我們走在環湖步道上,荷花的粉色倩影在風中優雅搖曳,為我們娓娓道來六零年代的林業發展史…… 

        東勢林業文化園區前身為「台灣大雪山林業股份有限公司」,在當時為東亞地區最大的「美式一貫化作業」製材廠,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生態貯木池範圍就有5公頃之大,在過去是製材廠的「貯木池」,用以延長原木的使用期限。當年製材廠不僅引進美國先進機具,且為提高運輸效率改以卡車替代林業鐵道,各項創舉使其成為當時臺灣示範性林產工業,營運時間雖不長,卻是臺灣重要的一段林業發展歷程,且當年的諸多老機具如碎片倉、鍋爐間、燃料倉、大製材廠、小製材廠等設施,多以珍貴天然的檜木建構而成,極具保存價值與歷史意義。

        老廠房述說老故事,淡淡的檜木香在清新的空氣中流動,小白鷺、水鴨、獨角仙為我們大雪山之旅揭開知性的序章。


環湖步道上,荷花的粉色倩影在風中優雅搖曳。

 
(圖一)六零年代的老廠房多以檜木建構而成  (圖二)台灣紅豆杉倒木展示
 

品佳客家田園料理-東勢田媽媽

        在明媚的陽光下走完一圈東勢林業文化園區的環湖步道,肚子咕嚕咕嚕地呼叫起田媽媽了~大家可別誤會,此田媽媽非「姓田」的媽媽,而是受到農業委員會聘請專家學者精心輔導的台灣在地餐廳。

        我們今天的用餐地點是東勢田媽媽「品佳客家田園料理」,是原森嚴選的「食在地、享時令以及使用可重複利用的餐具,減少運輸碳足跡與垃圾量」的優質餐廳。這間餐廳的老闆不僅炒得一手優質在地創意料理,且相當熱情的為我們介紹餐點烹調方式,從食材來源到經營理念;前菜是老闆拿手醃漬的健康醬菜-嫩薑,主菜有清蒸6小時來自在地大甲溪的石斑魚的軟骨石斑魚、高品質鱘龍魚、時令絲瓜佐百合蛤蜊以及爽口高纖山中過貓等,菜品少鹽少油,鎖住食材原味,展現客庄美食特色,素食料理也毫不遜色,道道色香味俱全,夥伴們都讚不絕口,味蕾獲得大滿足,離開時還不忘採購餐廳自製-甜脆順口的醃漬脆梅。

        肚子填飽飽,我們往下一站,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出發啦!

 

(圖一)菜品少鹽少油,鎖住食材原味,展現客庄美食特色!(圖二)素食料理色香味俱全,營養豐富。
 

行程內容請點我:走入雲霧畫境~大雪山森態之旅三日遊

 

向小雪山神木說你好


陽光正好,森林浴步道平緩舒適,扁柏、大鐵杉、紅檜參天。

 

        我們首先來到位於大雪山遊客中心附近的森林浴步道,不難走且非常舒適愜意,尤其前幾天大雨磅礡,空氣清新涼爽,陽光也舒緩,一路下行,扁柏、大鐵杉、紅檜參天,領隊Grace還發現了雨後愉快舒展晶瑩剔透窈窕身姿的山中精靈「水晶蘭」,他們是居住在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腐生植物,對於生長環境要求很高,因此即使來到高山健行漫步也是一眼難求。

        喜見水晶蘭之後,專業的生態領隊Grace帶著我們分辨動物的鳴叫聲、鳥兒的歌聲、認識蕨類、樹種,豐富了我們的生態知識。


(圖一)晶瑩剔透的水晶蘭  (圖二)艷紫如鈴的毛地黃
 

        終於,在經過大片繁盛嫣紫的「毛地黃」後,藏身在森林之中的小雪山神木向我們招手了!滿千歲38公尺高的小雪山神木是世界罕有的「紅檜」,筆直挺拔的生長在步道旁,紅褐色的平滑樹皮、淡綠色的鱗片狀樹葉,蔥鬱茂盛,夥伴們紛紛舉起手機紀錄巨木英姿,滿足的回到遊客服務中心,迎接燦紅夕陽。


滿千歲38公尺高的小雪山神木是世界罕有的「紅檜」。
 

        時近黃昏,在這海拔2275公尺的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欣賞到的夕陽雲彩真的無限好,尖尖的鳶嘴山在染上橘黃的雲霧之間若隱若現,背光的大鐵杉屹立在逐漸落下山頭的夕陽餘暉前,為這七彩斑斕的雲海風情增添一筆霸氣。


(圖一)遠眺尖尖的鳶嘴山是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極具代表性的一景  (圖二)背光的大鐵杉為這七彩斑斕的雲海風情增添一筆霸氣
 

影片欣賞-小編跟著原森旅行去第二彈-森林浴步道,向小雪山神木說你好

 

天池與雪山神木

        第二天,我們整裝出發一賭雪山神木的風采!前往雪山神木的道路是鋪了柏油的斜坡,過去雪山上的木材採用卡車運送,卡車下山需要緩衝,因而斜坡上設計凹凸菱格紋,一路延伸而下,我們緩步走在過去伐木時期的歷史軌跡上,途經一球又一球聖誕樹造型的「雲杉」,導覽老師特別介紹發生在雲杉身上的特殊現象-蚜蟲形成的「鳳梨狀蟲癭」,長得像毬果,卻是時常生長在幼嫩枝條上的「蟲室」,這是一種由昆蟲引導變異的狀態,雲杉與蚜蟲的關係雖然僅是雲杉單方面的提供棲所,但他們卻能安然無事的共存,真的是充滿自然奧秘的共同演化現象。


雲杉與蚜蟲充滿自然奧秘的共同演化現象「鳳梨狀蟲癭」。
       

        來到海拔2600公尺的天池,褐紅色的「瑞雪亭」佇立在至高點上,亭內漆紅的柱子上有林試所首任所長林渭訪先生提的對聯:「瑞色起青巒天朗氣清四面有情資鑑賞,雪山羅碧樹花香鳥語萬方多難此登臨。」詩意的描述如詩如畫的小雪山美景。

        靜謐不竭的池水倒映碧綠山景、蔚藍晴空,也寧靜了旅人的心。


褐紅色的「瑞雪亭」佇立在海拔2600公尺的天池至高點上。
 

        我們持續下行,途中小編巧遇一點兒也不怕生的金翼白眉,而後經過一髮夾彎,巨木巨大的身姿就在不遠處,夥伴們的腳步也隨之加快了。我們在寬闊的草地上抬頭仰望屹立千年、49公尺高的雪山巨木,其由多株紅檜合併成長,清風中蒼翠的枝葉搖曳,世界珍稀瑰寶就在我們眼前,巨木高聳入雲的英姿讓小編在興奮之餘更心生敬畏。

        小編跟著原森旅行,第一次與巨木相遇,深深體悟到面對大自然、面對山林,我們永遠都要抱持著欣賞與珍惜的心態來親近與觀察小編深深感謝這片保有原始林相的霧林帶,巨木帶給小編的幸福感真是千言萬語也無法表述一二!


千歲的雪山巨木為多棵紅檜合併長成。
 

影片欣賞-小編跟著原森旅行去第二彈-雪山神木篇

 

紀錄片-大雪山有熊森林

        結束步道漫行,我們舒舒服服的在「綠建築」大雪山遊客中心的放映室欣賞一部彌足珍貴的紀錄片「大雪山有熊森林」~小編訝異於身處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我們離台灣黑熊竟然這麼近!

        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豐富多樣的原始生態是台灣黑熊經常出沒的重要棲地,是提供台灣黑熊山林饗宴的大自然餐廳。

        但我們其實不容易巧遇牠們,牠們的聽覺與嗅覺非常靈敏,生性怕羞,警戒心強烈,在遙遠的一端就能察覺到人類的存在並選擇繞道而行,避免接觸。

從「大雪山有熊森林」紀錄片中可以看到大雪山多樣的生態、台灣黑熊的習性以及研究團隊如何追蹤、觀察與保護瀕臨絕種的黑熊,片中完整紀錄鞍馬山工作站、屏科大團隊及獸醫師共同協助牙疼到無法進食的黑熊送醫治療,並成功野放的全過程,看著團隊為了救治黑熊,氣喘吁吁的在深山中抬著昏睡於鐵桶裡的黑熊上下山,大家都深受觸動。

我們都體悟到瀕臨絕種的台灣黑熊傳達的不僅僅是牠們的危機,更是野生動物棲地範圍縮減的警訊;尤其看到他們的斷掌、斷指時的衝擊與不捨,在觀影後都還緊揪著心,深覺共同守護山林、尊重野生動物棲地是我們需要時時刻刻銘記的守則,而最簡單的作法就是將垃圾和剩食隨身帶走,共同維護環境原有樣貌。

*溫馨提醒~若在山中很有緣份的巧遇台灣黑熊,為了降低黑熊的危機感,記得安靜的、緩慢的挪動腳步離開,黑熊放下戒心就較不會主動出擊。
 

燦爛星辰下的白面鼯鼠

        我們在晨間午後享受森林的擁抱,在步道上漫步,眼觀美景,耳聽自然,驚嘆於每個轉角遇到的山林風光,沉浸於落下山頭的夕陽照射出的斑斕雲海,夜幕帶著滿天閃爍的星子籠罩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屬於夜晚的山中精靈們也紛紛從睡夢中甦醒了,我們靜悄悄的跟著領隊搜尋小精靈們的身影,夜晚是牠們的主場,靜靜地觀察、遠遠的欣賞是對動物們的禮貌與尊重。

        山羌、灰林鴞與白面鼯鼠的鳴叫聲在夜色中敲擊著我們期待一見的心,夜觀活動並不是次次都能巧遇身手矯健的小動物,我們一邊走一邊跟著領隊手上的光線四處張望,瞧瞧屋頂、看看樹叢,再一抬頭,墨藍色的天空被點點星光點綴得萬般燦爛,領隊說天氣再晴朗些,就會帶著大家躺在寬闊的停車場,享受在海拔2500公尺毫無光害的高山上,以滿天繁星為被地頂級體驗。

        領隊說著,手上燈光一晃,竟驚喜發現一張又圓又白的可愛小臉出現在枝葉之間!為了避免發出尖叫聲,全員無不摀住嘴巴小聲驚嘆,以免嚇跑這好不容易出現在視野中的可愛小精靈。

        台灣特有種亞種「白面鼯鼠」是台灣三種飛鼠中體型最大的,四肢張開滑翔時如同一塊被風吹起的白色小手帕,我們看著牠雙手抱著果實,小嘴巴鼓鼓的不停咀嚼,比身體還長的蓬鬆尾巴放鬆的下垂,俏皮的小模樣萌化了伙伴們的心。僅是看著牠愉快的進食都能將我們的腳步黏著在原地不願挪開半部。

*溫馨提醒:為了不傷及小動物的眼睛,手電筒的燈光照射不可超過一分鐘喔。

        我們在山羌的「汪汪」聲,白面鼯鼠的「啾──啾──」聲,與灰林鴞的「呼呼呼」聲陪伴下,滿足的結束第二天的行程。
 

運材軌跡-木馬道

        第三天,來到位於鞍馬山工作站後方山麓的木馬道,是三天遊程當中難度最高的一段步道,對於熱愛窩在家裡當阿宅的小編而言,是項艱鉅的挑戰。站在43K處的步道入口,看著陡上望不著盡頭且高低不齊的階梯,小編眼睛一花,強行壓下打退堂鼓的心,咬緊牙關邁開步伐,開啟第三天的步道之旅。

        木馬道全長約3公里,有一半的路程都在陡上,雖然感到疲累,但整條步道地形多變;石階、木棧道、人造鐵道、原始林地以及傾倒檜木建置的木橋,為這段上行之路增添了許多樂趣。

        尤其木馬道背負著一段60年代篳路藍縷的伐木史;在步道上仍然可見圓形枕木鋪設的運材軌跡、運材用的木馬,還有木材綑綁固定於木馬上,林業施作的遺跡為遊客重現過往伐木集材的艱苦歷程。


陡上望不到盡頭的木馬道入口讓小編望之卻步。
 

        木馬道不僅有極具挑戰的陡升之路,緊接在後更有陡下的原始林道,我們的步伐必須穩健,一雙眼睛還要精準的看清「下腳」的路面是否濕滑或是凹凸不平,以免摔了個屁股朝天,這段路夥伴們都走得小心翼翼,一行人如同野外探險隊一般,穿過樹叢險徑,好不容易走到出口時,全員如同驚喜發現稀世珍寶般歡呼尖叫,氣氛不要太熱烈,領隊Grace噗哧笑出聲說:「第一次帶到走完木馬道會開心歡呼的團!」


木馬道不僅有極具挑戰的陡升之路,緊接在後更有陡下的原始林道。
 

約定台灣紅榨楓染紅山頭時

       走完充滿野性的木馬道,第三天的行程進入了尾聲,夥伴之間似乎也產生了革命情感,在聽到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秋冬將是一片紅榨楓的天下,尤其稍來山更被紅榨楓火焰般的赤葉鋪天蓋地佔領,大家的滿心嚮往都溢出眼眶了,紛紛愉快相約12月,再訪大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