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追花火節,把時間留給與地質對話
瑪雅愛旅遊‧艾雅說說話
撰文/攝影 專欄作家 瑪雅
島嶼慢旅·澎湖地質生態三日遊 D1
D1航線:松山機場/小港機場→澎湖國際機場→黃金沙灘海岸(隘門沙灘一林投公園)→午餐→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遊客中心)→南海遊客中心(搭船)→桶盤嶼→虎井嶼→南海遊客中心→晚餐→住宿
隘門沙灘
位於機場附近,開車不用10分鐘就能輕鬆抵達美麗的隘門沙灘,在海天一色的風景中,帶著金黃色澤的沙灘被喻爲「黃金沙灘」,耀眼奪目。
林投公園
顧名思義就是以林投作為防風林的意思,有趣的是木麻黃的種植數量多於林投,還成為一小片林蔭,有海風吹來的時候,特別舒服,這裡還有天人菊成片綻放,賞心悅目。
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建築物外觀簡約,展覽的內容卻非常精彩,若有機會可以欣賞到影片,以不同的角度認識澎湖,這三天的旅遊感受定會有所不同,不過這次沒有遇上播放時段,就請導遊分享澎湖的美食、人文、美景。
譬如傳統船、信仰、石塔、因應環境的海產美食、現代常推的水上活動獨木舟、還有各大攝影好手的作品;另外一區展示了澎湖的地方創生、創意小物及活動,找回澎湖人早期的生活面貌,提供給旅客體驗在地生活風情的機會。
極推薦下機就先來澎湖遊客中心聆聽島嶼介紹唷!
桶盤嶼
距離馬公市約30分鐘就能抵達的島嶼,遠觀好似漂浮在海面上的盤子,其裝飾花紋就是筆直的柱狀玄武岩,上岸後,走到最高點再切到島嶼另外一面,更能直擊震撼人心的地質景觀,慢慢地步行到蓮花座,就能夠欣賞到完整的地質面貌——被海水長年沖蝕的火山熔岩口!
虎井嶼
全島皆由柱狀玄武岩構成為虎井嶼特有的地質景觀,更特別的是北回歸線有從這裡經過!通常在臺灣本島得到嘉義太保、花蓮瑞穗、台東長濱才能集滿本島的打卡點,最不容易抵達的一處就在虎井嶼。
早期這裡是軍事基地,島上特別設置不讓傘兵輕易降落,而且此處設有觀測站,從平面往樓下走,頗有戰地氛圍。從虎井嶼眺望桶盤嶼是最清楚的,因為兩嶼之間船程很近,桶盤嶼扁平的地形地貌清晰可見。
D2路線:民宿(早餐)→搭船前往→南方四島-東吉嶼登島-西吉藍洞→七美-小台灣-雙心石滬→海上巡航- 東嶼坪、西嶼坪、頭巾嶼→餐廳(晚餐)→西衛海民宿村-海璞民宿(住宿)
闖進美麗的澎湖藍! 航向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2014成立)
東吉嶼、西吉嶼、東嶼坪、西嶼坪,加上頭巾、鐵砧、利間嶼、香爐、豬母礁、鐘仔、柴垵塭、南塭仔等小礁島,數不完的小島,從海上欣賞柱狀玄武岩,壯麗且震撼!
早上搭乘「海有號」前往東吉嶼,航行時間約1小時,原本預想會有大潮大浪的暈眩感,沒想到是順風又平穩的狀態,船上配有專業導覽,從海上抵達各島之前,可以認識到地理環境及地質生態,完全不用擔心”錯認”島嶼。
過去至今,多數初次來到澎湖的旅人,基本會選擇遊玩北方三島,滿足浪漫海島情懷,體驗浮潛、SUP等水上活動,偶爾也參與花火節;以「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為主題的旅程反而較為少見。
東吉嶼
精彩看點之一,就是即將抵達港口時,在遊客中心正上方的東吉之眼,與大家所熟知柱狀玄武岩的直立型不一樣,像是一朵天人菊綻放的節理,甚是有趣,跟隨導遊的腳步走朝八卦山步道邁進,一下子從海平面拉升幾十公尺,看海、吹海風,綠色的草皮還有耀眼的陽光,心情好飛揚。不多時黑白相間的東吉燈塔矗立在眼前,頗有電影中遺世獨立之感,這一刻,我對守燈人倏然起敬,守護這片美麗的海洋,辛苦了!
離開燈塔後,散步在大草原區,遠遠地看到小羊三兩成行,我們也三五好友結伴往小漁村走去,穿梭巷弄,欣賞使用玄武岩、珊瑚礁搭建的樓房;因人口外移,民房也逐漸頹敗,但不影響欣賞,反而有種穿越古今的樂趣。我們在上船前,把我時間來一碗阿春伯的看海豆花,清涼解暑,聽說阿伯已經賣了30年呢!夥伴們都推薦仙人掌豆花,不過我點的是珍珠豆花。
七美島
抵達七美島,在滿足味蕾的需求後,搭上遊覽車順遊「大獅風景區」,先從七美人的故事開始:南方四島海域在大航海時代,往來船隻甚多且常有不義之事頻傳,其中,七美人不堪受辱的事蹟被傳揚,此島便被命名為七美。
往大獅風景區的途中,以不同的角度欣賞柱狀玄武岩自海岸線往山邊,透過自然的風化,形成不同的姿態,一會兒有鱷魚、一會兒有牛、一會兒有醒獅,形狀各異,讓午後時光更添樂趣!再轉個彎,經過七美水庫,抵達眺望「小台灣」(海蝕平台),眾人紛紛讚歎造物主的巧思,直呼太神奇了!旁邊還有條小步道,緩步走下海邊,近距離欣賞火山爆發後的礫石,仔細瞧瞧來不及受到沉積壓縮的石塊,那空隙清晰可見。
在七美島必去的景點莫過於非常有名的生活地景「雙心石滬」,這是七美在地居民經年累月的智慧,透過觀察海流、潮汐所圍起的石滬;在漲潮時,魚類會進入石滬,退潮時,則會停留在石滬中,甚至也有母魚會停留在石滬內產卵,因此,石滬也有「魚寶寶樂園」的美名,生態特別永續。從金龍石塔旁的小徑可以走往海邊,更能欣賞到石滬設計的巧思唷!
快樂的七美島地質探索之旅劃下尾聲,特別推薦大家自備環保杯,到七美遊客中心承裝「又冰又涼」的飲用水。返回馬公的途中,船隻繞行到東嶼坪、西嶼坪、頭巾嶼、鐵砧嶼,各式各樣的柱狀玄武岩礁島,精彩萬分!
離開國家公園的海域後,大家也跟著海浪左右搖晃進入夢鄉,彷彿敞揚在美麗的海峽中。
篤行十村
上岸後,來到篤行十村找尋少女時代的追星時光;以「外婆澎湖灣」一曲揚名國際的歌手潘安邦,還有「我的未來不是夢」名滿全台的張雨生,兩位都是曾經生活及出生在澎湖的名人,尤其是張雨生,出生那時,連續降雨,張父取名為「雨生」!近年來,篤行十村將廢棄的眷村房舍提供給在地青創業者進駐,展售澎湖文學、創意美學、環保的商品,頗有四四南村的感覺,若有時間不妨點一杯咖啡,細細品味不一樣的澎湖風情。
澎湖天后宮
從眷村港灣,來到馬公市中心,拜訪澎湖最美建築-天后宮,主殿旁還有400年前建廟的過程,期間與臺南府城歷史不可分割的文化連結,木雕藝術堪稱經典之作,古樸典雅的廟宇風格,令人感到舒適。進殿環繞一圈,雙手合十至誠參拜,突然能感受到漁民為何能從中獲得安定內心的力量,非常神奇。若要話說澎湖的前世今生,絕不能錯過澎湖天后宮。
我們一路沿著閩南風情的街區漫步,一會兒試吃黑糖糕、一會兒試吃鹹餅、一會兒品嚐中藥蛋,即使不久後就要享受晚餐,感覺不嚐嚐大家推薦的在地小吃,頗爲可惜,因此,每個人也採取「淺嘗輒止」的策略,還能保有對晚餐的期待。
晚餐後,夜幕低垂,在馬公熱鬧的街道散散步,夜晚的馬公涼爽舒服。
島嶼慢旅的第二天非常精彩,期待第三天的市區觀光,會有哪些必吃必看的美景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D3路線:馬公→中屯風車→跨海大橋→內垵沙灘→小希臘(外垵村)→大菓樹柱狀玄武岩→午餐→二崁古厝聚落→通樑古榕→返回澎湖國際機場
搭遊覽車跳島趣 從馬公市前往西嶼鄉
在澎湖慢旅第三日,選擇暢遊北環線,從馬公出發往西嶼鄉(向北),沿途會經過知名地跨海大橋,也是難得可以搭乘遊覽車就能跳島的體驗!
中屯風車
2000年、2004年共設置8座風力發電,目前已合約到期。未來將重新安裝新的發電機組,讓這綠色能源可以持續地在東北季風吹拂下,讓澎湖不斷電。
跨海大橋
長度約2.5公里的跨海大橋,連接白沙鄉、西嶼鄉的重要橋樑,第一代跨海大橋建於1970年,橫跨「吼門水道(註1)」,民國53年前總統 蔣介石至澎湖巡查,經常通過此片海域,感到交通不便,於是編列預算及匯集能工巧匠,打造出「亞洲第一長海橋」,耗費臺幣1億4,500萬元,於民國59年12月25日完工通車,擁有『亞洲長虹』的美譽。
註1.吼門水道此名由來源自於100多年前,白沙鄉及西嶼鄉之間有一條湍急的水道,每到東北季風來臨,猛烈的強風造成的聲響猶如獅吼,因此而得名。據說在1683年明清澎湖海戰,明鄭將領劉國軒認為此處水流湍急,不利清將施琅追擊,率領殘部從吼門水道北遁,「吼門水道」也因此在歷史上留下一筆記錄。
漁翁島遊客中心
漁翁島亦是西嶼鄉的稱呼之一,過去島民以捕魚為生,從海上往島嶼方向來看就像老翁望海的姿態,因此而得名,而西嶼鄉則是因漁翁島位於馬公市的西邊(西邊島嶼)。澎湖國家風景區設置遊客中心,提供車輛停泊、欣賞藝術地景,讓旅客能夠眺望跨海大橋時,擁有更多慢活停留的時間。
內垵沙灘
與蒔裡、山水、隘門沙灘不同,內垵沙灘沒有喧囂的人潮,白色細沙、涼亭兩三座,每到黃昏,這裡就是欣賞夕陽的好去處,沿著一小段步道往下,享受小小港灣的靜謐時光。
大菓葉柱狀玄武岩
在日本時代要設海關,因工程開挖,將整齊的柱狀玄武岩挖去塵土,意外地發現被掩埋在地層下的大菓葉柱狀玄武岩,成為澎湖地區非常輕易就能欣賞到的地質景觀區,若遇上雨後天晴,小水漥如同澄澈的鏡面,在鏡頭下格外壯闊迷人!
二崁古厝群
是全台第一個通過世界百大聚落組織認證的傳統聚落,二崁最引人入勝的是其保存完整的閩南式古厝群。這些古厝多以玄武岩、咾咕石、泥土和紅瓦建成,牆面常飾有泥塑、彩繪或交趾陶,展現出澎湖特有的建築智慧與美學。漫步在巷弄間,感受古樸的漁村風情,彷彿穿越了時空。
通樑古榕
位於澎湖白沙鄉通樑村的保安宮前,是一株樹齡超過300年的老榕樹,以其近百條氣根,及廣達數百坪的綠蔭奇景而聞名,被譽為澎湖的「綠色神木」。古榕與保安宮緊密相連,成為當地居民重要的信仰中心。傳說這棵榕樹最初是海上漂流而來的樹苗,被居民撿拾栽種於廟前,而後繁茂生長,被視為神蹟顯現,與康府王爺一同守護著通樑村。
三天的澎湖島嶼慢旅,慢慢地欣賞地質生態的巧妙,深入體驗在地居民的生活,品嘗旬味,走進歷史光廊,閱讀澎湖的故事,寫下美好的回憶!
下次開團,我們靜待秋日!
© 原森旅行社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